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不能不说的秘密:几个最管用的祛湿排水习惯!

  健康养生,从每天的点滴做起。今年多地立秋前后雨水大湿气重,秋季养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夏季多数人都会因熬夜、运动量大、工作量大、出汗多等原因导致体内精气不足,那么到了秋天以后就要尽可能地做到祛湿排水。那么,要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做到祛湿排水呢?

  NO.1

  口味清淡,注重肾脏排水。

  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条,吃太多盐必导致更多的水摄入。许多健康养生文章常常提醒大家夏季要注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这种提示是没错的,但这主要是针对夏日从事剧烈运动或者是体力劳动的人,对很少出汗的工薪一族来说则未必合适。

  因为摄入体内的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摄入的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造成水钠潴留,水肿也就不请自来。如果不是出汗太多,立秋后要坚持低盐饮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特别是对于肾脏有疾患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NO.2

  适当午睡,身体更健康。

  科学依据普遍认为,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因为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体内湿气。而夏秋两季昼长夜短,再加上许多忙碌的职业人晚上加班,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对于工薪一族来说,适当午睡可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让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下午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NO.3

  排水减重,健脾更重要。

  脾虚的人往往湿气更大,体重也比其他人更重。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胃受损后,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体内湿邪大量积聚后引起身体沉重、腹胀甚至腹泻,以及晨起眼睑浮肿等不适。

  夏秋两季天气炎热,如果冰激凌、冷饮吃太多,会加重脾虚的问题,让体重的困扰更深。所以,立秋以后,除了常吃山药红枣等健脾食物,酷爱冰淇淋的你更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即使吃也最好在中午前后吃,切忌在早上刚刚起床后或晚上睡前食用。另外,冰水也不宜多喝。

  NO.4

  经期红小豆,补血排水更有效。

  红小豆富含铁质,有补血的作用,是女性生理期的滋补佳品。现代研究发现红小豆中也含有一种皂甙类物质能促进通便及排尿。

  中医认为红小豆性平,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清热解毒和补血的功能,比较适合脾虚湿热内盛者食用。经期或经期前后喝点红小豆粥或吃点含有红小豆的糕点,不仅可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还能起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另外,绿豆、扁豆、丝瓜、冬瓜等都具有很好的利湿作用,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选择轻身排水的美食。

  NO.5

  平衡荷尔蒙,让身体更轻盈。

  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功能低下问题越来越容易找上熟女,甲低的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往往容易漏诊。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吃的不多但体重增长、经常感觉精力不济、总是睡不醒、怕冷、头发干枯等症状时,就有必要去做一个激素水平检测尤其是甲状腺功能检测。把体内的荷尔蒙调整到健康档,你的身体才能重新变得轻盈有魅力。

  NO.6

  运动是祛湿最好的老师。

  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运动排水是祛湿最好的老师。夏秋两季里,从事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还可以助消化、促进气血流通,进而达到体内祛湿排水的效果。

  同时,运动时身体微微汗出,还能带走体内多余的水分,让身体感觉更加轻盈。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晚间相对凉爽时进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种球类、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为宜。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运动结束或者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洗浴冲凉。

  夏秋体内湿气重,排水祛湿有妙法;

  少吃盐帮肾排水,运动排汗最祛湿;

  健脾食物需常食,山药红枣赛良药;

  红豆熬粥清热方,丝瓜冬瓜利湿妙。

  END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