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养生之道的精髓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会养生的民族,成语“明哲保身”的本义是关于养生的,聪明的人是会保全保养自己的身体的。以儒释道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和整合中国文化的中医关于养生的经验和论著可谓博大精深,博大精深虽然好,但对于个人而言,难免望洋兴叹,所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髓为我所用才是目的。

  什么是养生呢?概念其实很简单,养乃滋养保养也,生乃生命的健康和活力,养生是对自然、社会的顺应与融合,是对生命的尊重与保养,是克服惰性的意志训练和自我内心的修炼。

  养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概念,在今天处于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和西医里,没有养生这个词,对应的是健康这个词。中医养生讲究从饮食、起居、运动、心理四个方面来调节,同样西医也提倡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态与中医养生对应。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和道德修养的完好状态,这和养生概念异曲同工。

  从事健康的人,西医就分的比较细,搞科学饮食和个性化方案的称为营养师;搞适量的运动的是运动教练,比较普遍的是健身教练;搞良好心态建设的是心理咨询师。中国文化里,从事养生的人称为养生师,一个养生师实际上就包含了营养师、运动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等。对于养生和健康同一件事情,中西方之所以不同,是文化和思维的不同,西方文化喜欢由整到分,喜欢搞清整体的细节,然后来整合细节,中国文化喜欢整体辨证,喜欢直切要害,直捣核心。关注整体的细节有利于认知,但弄得太细,难免会搞得太复杂,一个人的健康问题,要什么营养师、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三个人来服务,难免麻烦成本高,三个方面如果配合不好,健康的效果很难保证。中国文化喜欢整体辨证,健康问题,一个养生师搞定,优势是相对简单可行,成本低,但在认知方面难免笼统含糊,遇到好的养生师是幸运,遇到不好的养生师影响心情。

  两者是否可以搞互相借鉴、优势互补的融合呢?当然可以,中西文化本身就在不断融合,养生和健康领域也是不例外,只是不要生搬硬套。

  那么养生的核心是什么呢?从养生概念来看,养生包含了三层意思:

  第一、养生是对自然、社会的顺应与融合,人是自然之子,是大自然孕育出的一种高级动物,虽然人凭借自己的超出其他动物的智慧而主宰了地球,但人类依然不能逆天而行,改变自然的法则,人类改变自然也做了多次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比如植物的枯荣、动物的生死是不能改变的,人不能长生不老,人也不能彻夜工作而不休息,违背这些规律都要付出惨重代价,比如长期熬夜,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放纵自己的欲望都要折寿。相反人类顺应自然,善始善终,度百岁乃去的例子不计其数。

  人是自然之子,还是社会的一员,沧海之一粟,个人改变社会也是不可能的,人类历史中的伟人顶多能推动或阻碍其发展,不能改变人自利利他的本性,曾经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经历也以失败告终,以某种自认为好的社会理想和蓝图建构和改变社会也以失败而告终。生活中愤世嫉俗、理想化、完美化处处看不惯、处处想改造社会和人性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养生的。相反那些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人物都是顺应社会而有所为的结果。

  为什么人类智慧超群,几乎无所不能,为什么一定要臣服于大自然?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间万物的都有它的运行法则和生长规律,就生物来说,所有生物都有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凡是朝向结构和有序程度增强方向演化的过程和结果,就是组织。组织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即“自组织”,另一种类即“他组织”。

  所谓自组织性是系统的构建及演化依靠自己内部能压,在没有外界干预的稳定的环境下,将物质、能量和信息不断向结构化、有序化、多功能方向发展,系统的结构、功能也产生自我的改变的特性。所谓“他组织”,从事物自身看,它的组织化,不是它自身的自发、自主过程,而是被外部系统能量驱动的组织过程或结果。

  自适应性是指独立系统应对外部变化的环境所主动进行的自我反应和调整,并试图将所发生的一切都转化为对自身有利的东西。

  由此可见,所有生物自组织和自适应系统特性,生物这种自组织和自适应系统特性比我们人类自作聪明来干预它的有限知识和经验要精密复杂得多,与其兴师劳神、弄巧成拙来“他组织”,不如顺其自然,任其“自组织、自适应”。

  除了对自然和社会的顺应,人类还要充分的融进自然、融进社会,长时间的呆在城市,呆在办公室和居住的斗室,局限钢筋水泥和日光灯照的人工环境,难免烦躁,走向农村脚踏田野山林,就会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结交朋友,经常聚会,融进社会使我们摆脱孤独与无助。当然享受自然长期呆在农村田野山林难免孤独,而经常聚会广交朋友在城市比较容易实现,这里面似有矛盾,但很多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比如工作在城市,休闲在农村。

  第二养生是对生命的尊重与保养,人的生命也是高度自组织的,生命的新陈代谢是不能违背的,科技和医学尽管进步迅速,依然也不能把病人的呼吸和心跳停下来做手术再恢复人的呼吸和心跳来治病。科学简单的饮食、起居的规律就是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第三养生是克服惰性的意志训练和自我内心的修炼,随着时代与科技进步,科技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舒适,人越来越容易获得食物衣物等生存所需的条件,人类越来越有条件放纵自己的惰性,恣意享受,极少运动。人类气死、吃死、累死、闲死的占90%,寿终正寝的少之又少。很多人也希望长命百岁,但是没有决心和意志长期坚持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包括意志修炼,因为养心是饮食、起居、运动的总指挥。

  不明养生之道和知道而不行养生之道者是大多数,人口多了就糊涂虫多了,大量的糊涂虫被自然法则淘汰是再正常不过,因为求道之人多如牛毛,得道之人凤毛麟角。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