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灸友在和我交流中提到——“穴位找不准,艾灸是不是会没效果?会不会有副作用?”这句话就像一道闪电把我们击中,让我不禁想,有多少人在艾灸门外徘徊后又离去?有多少人差一点尝到艾灸的甜蜜却又放弃了?
不要把采穴当成拦路虎
艾灸正在产生一股巨大的向心力,把越来越多的人吸引进来。就在最近,很多新朋友加入我们,从开始时不了解艾灸,到后来成为艾灸发烧友,自己、家人均受益匪浅。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人受益,有的还在担心穴位找的不准影响效果,担心穴位找不准会有副作用,担心艾灸后的异常反应会伤害身体,索性就“望穴生畏“、“望穴止步”,放弃了灸疗。
找穴位,真的就这么难吗?找的不精准,一定就没有效果吗?艾灸遇到异常反应就要放弃吗?
我要和大家说的是:
请不要把穴位当作“拦路虎”!事实并非您想象的那么复杂!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希望能终结您这个疑虑!
灸后反应是福音,并不是取穴不准
最近有很多灸友开始自学艾灸,而在刚开始艾灸的阶段,艾灸后常常会出现各种遇异常现象,有些人以为是自己取穴不准才导致的,吓得不敢再艾灸了,白白浪费了之前的努力。
以下我摘录的一段对话。
问:艾灸神阙穴怎么会小腹疼痛呢?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气冲反应,说明得气了,是灸感的一种。
问:这是好的现象对吗?
答:是的,但是如果排病反应特别剧烈的话就该停几天,然后在接着灸。
问:昨天中午灸的,肚子有一种串热的感觉,灸后开始疼,晚上吃饭晚饭后又疼。小腹部按着会疼,不按就没事!那这样还用停灸吗?
答:不用停灸,不影响正常生活即可。但是也不要一直灸一个穴位,一般都是三到四个穴位一起灸效果比较好,中医讲究的是整体施治。
要知道,治病会产生各种排病反应,就像打针有时后会犯困,吃药后会头晕,只不过艾灸是针对经络产生效果,直击病灶部位,以至于其排病反应特别明显。
如果你刚艾灸时遇到腹泻啊、犯困啊、艾灸肚子后腰疼啊、皮肤发痒啊一些列异常现象,请不要着急,这些反应是正常现象!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艾灸的排毒反应,千万别中途放弃治疗,否则功亏一篑!
那如何正常对待呢?
1、灸前灸后多喝开水
2、控制艾烟量,少量艾烟是有益的,但过多吸入艾烟易口干舌燥
3、挑选好的艾条,好艾条灸起来是不会用太明显的副作用的
再说一遍:
艾灸的排病反应说明了你的艾灸起效了,病邪正在排出!千万别因为这些正常反应而放弃治疗,当然,如果排病反应太强烈(艾灸疗效太好),感觉困扰正常生活时,你可以选择暂时中断几天,只希望你不要放弃艾灸。
艾灸并非扎针,采穴不同
今天有位灸友留言,他说他想学习艾灸,然后给母亲“扎艾灸”,这位灸友的孝顺之心值得我们尊敬,而他提到的一个新词语——“扎艾灸”,却反映出一种社会常态:
很多人常常以为针灸就是扎针。
针灸、针灸,针和灸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两个最主要的经络治疗方法,千百年来常常被医家以一种联合的方式进行称谓,时至今日,却被很多人误解了。
这也导致,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艾灸采穴要像扎针一样,必须特别精准。
而事实上,针和灸是两种不同的手段,采穴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针:使用特制的银针插入人体,依靠针的刺激作用,发挥治疗的作用,其特点是对操作者的专业水准、操作手法要求高,采穴必须精确。
灸:通过燃烧艾条,会产生一定的短红外波,借助这种短红外波的良性刺激,艾灸才会有效。因为这种短红外波的发散性的,所以艾灸是对一片区域进行的能量覆盖,而不是一个点。
总而言之:
扎针和艾灸,起效的原理大相径庭,对采穴的精准要求也不尽相同。扎针采穴是一个点,艾灸采穴是一个区域。
艾灸采穴允许有误差
灸友找我配完穴位后,我会建议他们上百度自己去找穴位。这样做,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通过百度搜索,能够掌握一定的关于穴位功能作用的知识;第二个,可以通过文字解说和图片介绍,直观的看到穴位的所在位置。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穴位都有被百度百科收录,其中有详细的取穴方法和图示。
在中医穴位定位方法,主要以突出的身体标志为参照,然后辅助以手指的距离测量。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找,都是可以很准确的找到穴位。
举例
比如:天枢穴,与肚脐平齐,旁开两寸(也就是3个横指的距离),那么我们找到这个区域进行艾灸就行了,偏差半厘米、1厘米,不会影响效果。
具体原因,还要回到上面的所讲:就目前大家的日常艾灸来看,无非是悬灸和随身灸两种,艾灸能量的作用方式都是发散性的,尤其是随身灸的覆盖面更广,只要有效覆盖到该穴位即可。
当然,我们只是说允许有一点的误差,但不是偏的离谱。比如足三里在小腿外侧,有些朋友灸的是小腿内侧,然后问我,穴位对不对,这显然是缺乏基本的理解能力。
敏感点处即为穴位
除了利用身体的标志物、手指测量距离的方法来采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寻找、探测感觉。
一般来说,穴位所在之处,更为敏感,当身体出现异常时,穴位区域也会出现异常。
用手指按压,感觉异常的地方就是穴位:
①用手抚摸有刺痒的感觉;
②用手指按压会觉得酸麻胀疼;
③手指按下去感觉有一个硬结;
④穴位上有斑点或者此处皮肤的颜色与其他处不一样;
⑤摸上去跟周围皮肤有温度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有的时候会特别明显;
⑥按下去,手指的感觉很空,好像里边没有东西存在.也没有弹性。
艾灸采穴原则:离穴不离经
古代医家都提倡“离穴不离经”,就是说穴位可以找不准,但不离开这条经络就可以了。意思就很明显了,允许穴位有一些偏差。
打个形象的比方
经络就像河道或者沟渠,经气就行在河道中运行的河水,穴位就像一个水利枢纽。
我们无论是进行艾灸或扎针,要么是给干枯的河道注入河水,要么是给堵塞的河道进行疏通,总而言之,只要良性的刺激能量,有效介入到该河道即可。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要突出一点:
采穴并不难,不要“自己吓自己”,错失改善身体的机会!
不管你有没有基础,不管以前是否接触过,只要你想获得艾灸的益处,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总能从不懂到懂。自信的去“艾”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