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咳嗽气喘、痰多气短,就找太渊!

  最近太多灸友留言咳嗽,而且很多还伴有气喘或痰多的症状,然后我们就想到了一个穴位——太渊穴!

  1、何为太渊?

  从字面上理解太渊穴,太指的是大,渊指的是深。因为它是肺经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脉气大会于此,博大而深,故而取名为太渊。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腧穴,肺朝百脉,脉会太渊,且肺主气、司呼吸,气为血帅,本穴最先得气,故在人体穴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咳嗽气喘、痰多气短必灸的穴位。

  2、太渊的作用

  ①太渊最大的作用是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太渊为肺经之输穴,五行属性属土,土能生金,故是手太阴肺经的母穴。

  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加上又是肺经之原穴,为肺经之原气流注之处,故此穴擅长补肺虚,即可补肺气之亏损,又可滋肺阴之亏耗,故而可以调理久病体弱,肺虚诸证。

  ②肺主气,以助心脉行血,因为太渊位于气血关卡之上,且肺朝百脉,此穴又是八会穴之脉会,是脏腑脉气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助心脉搏动之功,故可用于心脉瘀阻的心痛心悸、无脉症。

  又因为太渊穴位处腕部,根据艾灸调理的基本原则,就近取穴,艾灸它可舒筋利节、通经活络,可调理手腕疼痛无力等症状。

  3、现代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太渊穴对肺功能有明显调整作用,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针刺太渊对肺通气功能障碍者的肺功能进行对比,发现太渊有改善肺通气量的作用,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太渊为八会穴之一的脉会,对血液运行失常及出血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太渊穴对咯血及脑出血,均有显著效应。对于血压的调整也有较好作用,临床观察表明,针刺太渊穴对Ⅲ期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4、咳嗽配穴

  1、大椎、肺俞

  2、天突

  4、膻中

  5、太渊

  6、列缺

  儿童咳嗽艾灸:身柱、风门、肺俞、天突、列缺。

  其他配穴:

  流鼻涕加迎香穴,咳嗽过多元气会减少,灸足三里、曲池、中脘穴可强化脾胃功能;气喘加定喘;咳嗽的根在于肺,灸膏肓可强化肺气。

  灸元气聚集的气海穴可补足下腹的阳气,咳嗽则不易发生;咳嗽多,偶尔有胸闷、胸痛的症状,可加灸巨阙;咳嗽引发肩膀疼痛时可灸肩井。

  艾灸方法:

  可以使用木质艾灸盒灸,天突最好躺着手持艾条熏灸。躯干每穴30-40分钟,手部每穴15-20分钟,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最好连续)。

  大家要记住治疗气管疾病不能用次的艾条,差的艾条里面杂质很多会对气管产生二次伤害。而好的艾条产生的烟杂质少,艾烟就不会呛,并且里面含有的艾草精油物质也更丰富,消炎效果也就更好。

  郑重提示:以上方法,仅限于未见高烧和严重感染的感冒咳嗽,若出现高烧、抽搐等“大热之症”,请立即就医,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

  5、太渊其它配伍

  咳血:太渊、尺泽、鱼际、肺俞、膈俞、三阴交(《针灸医案集要》)

  呕血:太渊、神门、太冲、行间、鱼际(《针灸资生经》)

  臂内廉痛:太渊、经渠(《备急千金要方》)

  顿咳:太渊、四缝、合谷、少商(《针灸治验录》)

  吼喘气满,肺胀不得卧:太渊、俞府、风门、膻中、中府、三里(《针灸大全》)

  掌中发热:太渊、列缺、经渠(《神应经》)

  烦怨不卧:太渊、公孙、隐白、肺俞、阴陵泉、三阴交(《神应经》)

  牙齿疼痛:太渊、列缺、人中、颊车、吕细、合谷(《针灸大成》)

  呕吐:太渊、大陵、乳根、中脘、气海、足三里、内庭(《针灸逢源》)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