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与胃互为表里,养胃的同时也要养脾。脾胃消化食物、化生精微的功能,称为“胃气”,临床称脾胃功能。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的作用,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皆衰。这足可见养胃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生清和统摄血液。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脏的功能失职,就会造成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腹胀或腹痛、纳少、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
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食少、腹胀或痛、干呕恶心、呃逆、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失健运,则会出现口淡无味、口腻、口甜、口苦等口味异常,从未影响人的食欲。为了调养脾胃,可以经常选食一些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消食健胃等作用的食物。
首先,养胃护胃在饮食上遵循以下4原则
1、软而缓:选择的食物要容易消化的,烹饪时要蒸煮熟透,使食物松软易消化,少吃烘焙、烧烤、质硬的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加重胃肠负担。进食速度要缓慢,细嚼慢咽有助消化,不可狼吞虎咽。
2、鲜而淡:食物一定要新鲜,不吃过期或放置过久的食物。烹饪食物要清淡,不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温而洁:食物温度要温暖适宜,不吃不喝冷的、冰的饮食,尽管天气寒冷,但是也应该不吃过烫的食物。食材一定要清洗干净,烹饪食物时也应该注意清洁卫生。
4、少而精:每餐饮食量要少,七八分饱即可,忌暴饮暴食。食物的品种和烹饪要精细易消化,粗糙的、含粗纤维的食物不易消化,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饱胀等。
山药
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作用。《本草正》称其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本品因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吸收,且药性平和,滋而不腻。对脾胃虚者有良好疗效。
薏苡仁
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作用。
白扁豆
有补脾和中、化湿的作用。由于本品技能健脾化湿,又能消暑和中,且药性温和、补而不滞,故适用于脾虚湿盛、运化失常所致的食少、便溏及脾虚而湿浊下注、白带过多者,还常用与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所致的吐泻。食用时应充分加热。
粳米
粳米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