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餐桌上常听”多吃菜,少吃饭“,小心越吃越胖!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餐桌上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少吃饭,多吃菜,饭没有营养,营养都在菜里。”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据上海市统计局最近一份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粮食每年约73公斤,比1995年少了20公斤。预防医学专家指出,淀粉摄入少,提供能量的葡萄糖摄入就相应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多吃菜,少吃饭”本来是医生对糖尿病患者一直提倡的饮食习惯。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摄入人体后容易被肠道吸收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退或丧失,这些葡萄糖无法被分解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控制主食的摄入,但是为了不挨饿,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多摄入清淡的蔬菜,以达到果腹的目的。这种饮食方式自然是科学健康的,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一饮食理念慢慢被大众接受,但却衍化出两种极端。

  一个就是只吃菜,不吃饭;这在爱美人士中是最常见的,目的是为了减肥瘦身。很多美女经常为了减肥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比如一个星期强忍着不吃主食,每天就靠水果充饥,或者清汤寡水煮点蔬菜,搁点盐,填饱肚子,最后饿到无法忍受,一顿饭把饿掉的能量全补回来了。这种对于脾胃的伤害极其大!容易引起肠胃病等。

  另外是油腻饮食,喝酒,不吃饭;不管是饭局,还是聚餐,男人凑到一起了,除了酒,就是各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不然吃起来都觉得口淡,这种饮食习惯几乎称得上是大鱼大肉且大油,吃到最后,连胃都吃到腻了,主食自然也就无关紧要了。长期这么吃下去必然会导致高血脂,还会出现啤酒肚。

  米饭、面食是中国人的主食,之所以把它们称为主食,这与中国人从古至今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华夏民族一直是把米饭以及面食作为必要的食物。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吸收规律,不是一两代人就能轻易改变的,它是经历了上万年的生命演变过程而形成的。人在一天之中所获得的总热能的50%~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而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正是碳水化合物,它可以直接转化为热量;另外,米饭同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

  为什么我们一辈子吃米饭都吃不厌,而大鱼大肉连续吃上几天就要倒胃口呢?这是因为大鱼大肉味重、色重,并且重油,吃多了,会对肠胃产生极大的刺激;而米饭和面食的味道则很清淡,即使每天食用也不会令人反感。过量地摄取丰富的菜肴,会对肠胃造成极大的负担。有些人认为,多吃些蔬菜没关系。这诚然有道理。但是,用过多的烹调油炒成的蔬菜,也不能过多食用,否则也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病和肥胖。所以,营养学家并不赞成绝对的“多吃菜,少吃饭”。提倡主食与副食科学合理地搭配,主食要占绝对的比重。专家指出,现在饮食单一,白面、大米,很少食用杂粮,使得人体热量增加,也是癌的发生诱因之一。现代人吃饭不注重粮食而摄入的菜类和脂肪太多。其实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4两米饭,如果能增加一些粗粮的摄入,对身体会更好。盲目的光吃菜少吃或不吃饭也是违背营养学原理的。

  此外,还要看每个人所处的生长阶段。比如,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阶段,活动量也大,可以适量增加副食,科学地摄取营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肠胃病患者比过去有所增加,特别是青少年的患病率趋向低年龄化,这跟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受宠盲目地“瞎吃”有关。“少吃饭,多吃菜”这种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应当及时地纠正过来。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