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老中医说:现在的人,病根就在于“寒气重”! 别等病了才醒悟

  现在的人,水大增盛的病特别多。水大增盛就是什么?寒气。寒气重的人特别多,所以普遍身体都很虚弱,虽然生活条件比几十年前好了很多,但是现在人的身体健康比以前的人差了很多。所谓的富贵病,现代文明病,其实很多都是水大增盛,寒气重引起的病,让身体很虚弱。

  东汉时候的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他就特别地指出:众生很多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寒气。

  1、出生的你,寒气也许就跑进去了

  在医院接生的时候,医生、护士为了自己舒服一点,就把医疗室的空调开得很低,18度、20度。

  这样子对小孩子不利,小孩子在母亲肚子里面本来是30几度,一生出来马上只有18度,这个寒气马上就进入到身体里面去了,所以小孩子很难带,一生下来就天天哭,也不想吃东西,其实就是因为一生下来就有寒气进去了。

  以前的人,他接生都是在家里面,而这个产妇的房子里面,接生婆会要生一盆大火,产妇和接生的人都是满头大汗,但是小孩子生下来就很舒服,因为他一生下来的环境也是30几度,跟他在母亲肚子里面的温度是一样的,所以这个小孩子就好带。

  现在的人看起来好像福报大了,到医院去生小孩,其实是福报可能还更小了,这个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受罪了。尤其是有些人觉得好像顺产,觉得这个自然生小孩怕有危险,要去剖腹产,要开刀拿出来。

  开刀拿出来的小孩子,他体内就缺少一种大肠杆菌,对他将来肠胃的发育就不利了,所以普遍胃口不好,然后就脸色比较苍白,或者从小就很胖,或者是生那些青春痘、牙痛,原因都是因为肠胃的问题,好像有些人,他说牙齿痛,治了好久治不好。

  你单纯地治牙齿是治不好的,它往往是因为肠胃不干净所引起的。

  2、夏天空调加冷饮

  引起寒气的原因,是因为夏天突然进入到很冷的空调房里面,好像我们在外面走,“哎呀,好热!”马上回到房子里面就开到18度。

  这个时候怎么样?因为我们在外面很热,在出汗,出汗就是排毒的过程。我们的身体正在排毒,你突然之间一进入空调房子,你的心脏就接到一个信号,马上停止排毒——第一个方面,对你的心脏有损伤;第二个方面,你的毒排不出来了;第三个方面,你的寒气就进去了。

  还有一个,就是夏天喜欢喝冰水,什么东西都放到冰箱里面冰一冰再拿出来喝。

  这个不是好事,你喝冰水,吃冰块都不是好事,你很热的时候,正在流汗的时候,马上喝非常冷的饮料,就会让你的身体受损伤。为什么?身体正是很热的时候,突然温度降下来,那这个身体适应不了。

  就需要调动我们自己本身的阳气来抵抗冰水的冷度来中合它。你要知道,你喝下去的是冰水,得到的是微不足道的一下子的舒服,但是你浪费的是你宝贵的生命的元气,所以不要喝太多冰水。

  3、不适当地吃感冒药

  一打喷嚏,马上就吃感冒药,看起来你不流鼻水了,事实上你就把寒气逼到肺里面去了。

  4、洗澡以后不会马上把头发擦干

  寒气吸到体内以后有什么症状知道吗?我们头顶上会硬硬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头顶上面累积了寒气在里面,没有排出去;或者是少白头,如果你不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很有可能就是你很年轻头发就白掉了,其实是寒气。

  还有一种是油性皮肤,这种也是因为寒气;还有比方说淋雨,不马上擦干,都会招致寒气。

  5、要风度不要温度

  冬天穿条裙子在街上晃。看起来好像有风度,事实上你就在害自己,把寒气全部吸进去了。

  现在人的身体,身体很虚弱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水大增盛,四大增损里面的水大,寒气很重。

  抵抗寒气最实用的2个方法,一看就会

  1、多吃韭菜干姜,驱赶体内寒气

  一般有两种可能:

  一是阳气不足、体质较弱引起的虚寒,一般还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小便清长,出现在年龄较大的人身上的比较多。

  二、是夏季经常吹空调或长期居于地下室等环境,或是冷饮吃的比较多,导致寒气凝聚在经络引起的寒证,一般是实寒。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上要少吃冰淇淋等冷饮,生蔬菜、啤酒和凉性的水果也要少吃。建议适当多吃些韭菜、胡萝卜、洋葱、大葱、南瓜等。

  水果宜多吃些栗子、核桃、苹果、枣。在烹饪时,可适当放些干姜、料酒、醋、红糖、葱蒜等调料。此外还要注意适量运动,穿衣要保暖,每晚可用热水足浴。

  2、冬季预防感冒:擦葱白可通阳解表驱寒气

  擦葱白。

  葱和姜是辛温的好“药材”,可通阳解表、驱散寒气,消除因寒冷带来的不适。如有受寒不适,可取连须葱白、生姜、红糖适量,水煎服;或葱白5根与淡豆豉10克水煎服。将适量葱白、生姜捣烂后用纱布包好,擦擦前胸、后背、手心、腋窝、肘窝、脚心,效果也不错。

  生活中如遇到受寒现象,例如淋雨、湿发出门时,一定要事后补救,给自己煎一碗驱寒汤。用红糖2汤匙、生姜7片,水煎10分钟即可,饮用1至2次就可以驱走寒气。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