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挺系指肾虚气弱,失于固摄,出现子宫位置下垂,甚至脱出阴户之外,形如鸡冠、鹅卵,色淡红的病证,又名阴痔、明脱、阴菌、苏子疾、阴癫。多发生于产后,故又有产肠不收或子肠不收之称。素体虚弱、产后过早活动、孕产过多及从事体力劳动的妇女易患本病。
本病主要指现代医学的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也可参照本节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中气下陷,肾气不足,冲任不固,系胞束无力而致,亦有湿热下注,损伤冲任,胞脉弛纵而成者。年老、久咳、便秘常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1.脾虚气陷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分娩用力过度,或助产不力,产程过长,耗伤中气;或产后操劳过早,劳伤中气,致中气下陷,提摄无权,则生阴挺。 2.肾阳亏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房劳过度,孕育过频,损伤肾气,肾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系胞束无力,胞失固摄而下脱,则成阴挺。 3.湿热下注牌虚失运,水湿内聚,郁退化热,湿热下注;或感受湿热之邪,损伤任、带,致胞脉弛纵,不能束胞,胞宫外脱,亦发明挺。若宫脱手外,兼感六淫毒邪,浸蚀胞壁,则易并发下焦湿热重症。 [辩证治疗】 1.脾气虚陷 症状和体征子宫脱垂或明道内有物脱出,小腹、阴道、会明部有下坠感,劳则加剧,卧则减轻或消失,面白少华,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带下色白,量多质稀,舌淡,苔薄少,脉细弱。 征候分析气虚下陷,跑官失于固摄而脱出,故阴道有物脱出,小腹、阴道、会阴部有下坠感。劳则耗气,气陷越甚,它脱加重,放劳则阴部下坠感加剧,卧则中气下陷稍缓,它脱不甚,故卧则减轻或消失。中气不足,故面白少华、四肢乏力、少语懒言。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则带下色白、量多质稀。舌淡、苔薄少、脉细弱,皆为脾气虚弱之象。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以任脉、督脉穴为主。 处方百会关元气海维道足三里 随证配穴下腹坠胀甚者,加中院、脾俞。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并施灸法。 方义百会升阳益气,以治中气下陷。气海、关元益下焦之气,以固摄胞宫。维道为足少阳、带脉之会,可加强维系带豚、束固胞宫之功。足三里可补中益气。 2.肾阳亏虚 症状和体征子宫脱垂,小腹下坠感,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而澄澈清白,舌淡红,答白滑,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不能维系胞宫,故子宫脱垂,小腹下坠感。肾气不充,肾府、脑海空虚,故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肾阳不足,下元失温,膀既失约,故小便频数、澄撤清白。舌淡、答白滑、脉沉弱,均为肾阳虚衰之象。 治法温补肾阳,固摄胞宫。以任脉穴为主。 处方关元大赫照海子宫 随证配穴腰膝酸软者,加肾俞、太溪。头晕耳鸣者,加百会、肾俞。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并施灸法。 方义关元针补加灸有温补肾中元气,固冲任而摄胞宫之效。大赫、照海补益肾气,升提胞宫。子宫是治疗阴挺的常用效穴。 3.湿热下注 症状和体征胞宫下脱日久,胞面糜烂,黄水淋漓,或兼阴部灼痛,小便黄赤,或口平日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毒邪浸淫,故胞面糜烂、黄水淋漓。湿热下注,致小便黄赤、阴部灼痛。热灼津液,则口干口苦。舌红、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治法健脾利湿,清泻热毒。以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处方脾俞阴陵泉差沟中极次骸 随证配穴纳呆腹胀者,加天枢、足三里。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脾俞、阴陵泉健脾利湿。台沟清湿泻热。中极、次锻为局部取穴,清湿热,调冲任。 [其他疗法] 1.耳针内生殖器、皮质下、肝、脾、肾、交感。每次选2~3穴,毫针中度刺激,每日1次,也可耳穴压丸或理针。 2.穴位注射曲泉、维胞、肾俞。催产素10p加生理盐水至10ml,或维生素比、维生素B12,或复方当归注射液。根据病情,任选一种药液做穴位注射。上穴双取,分左右两级交替治疗,每次每穴注入1~Zml药液,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医案举例】 罗XX,女,33岁,已婚,干部。主诉:会阴坠胀伴腰酸腹胀4年,近半年加重。病史;患者5年前,顺产1女婴,产后哺乳,操劳过度,逐渐出现腰酸乏力,经期腹胀,会明坠胀感,未予注意。1年后诸症加重,伴头晕乏力、身痛,经妇产科医院检查诊为:子宫下垂1度,经服药治疗时轻时重,每因劳累则发作,近半年来因工作紧张,病情加重。检查:面部虚浮无华,腹部软无压痛,未触及撤瘤痞块,舌淡,苔薄,脉沉细。诊断:①中医:阴挺届西医:子宫下垂。辨证:患者产后操劳过度,调摄失宜,气虚血亏,阳虚不升,中气下陷,而阴挺不收。治法:补阳益气。处方:百会、关元、归来、三阴交。操作:百会顺经斜刺0.3~0.5寸,施捻转补法lmin;关元针向上斜刺1~2寸,施提插补法lmin,针感上达剑突;归来向内斜刺1~3寸,施提插补法,针感达小腹,有抽搐感,施术lmin;三阴交直刺l寸,施提插补法lmin。每日l次,每次留外20min。治疗经过:经针治5次后,症状稍缓,腰酸减轻,15次后月经来潮,腹胀及会阴坠胀感减轻,继续治疗30次后请症消失,停止治疗,嘱患者注意勿过累。3个月后来复诊,述诸症未再发,经妇科检查未见子宫脱垂,追访半年未复发作。(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 【按语】 针灸对本病有较好疗效,但感染重者,应针药并用。治疗期间,患者除应避免负重外,尚可配合提肛肌锻炼,每日1次,每次10~15min,以利于本病尽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