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是筋膜部位发生的囊性肿物,以腕关节多见,也可发生于手掌指关节和足趾的背面、腘窝等处。属于中医的“筋瘤”、“筋结”等范畴。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但与外伤、劳损有关。若腱鞘、关节囊受损,引起局部炎性肿胀,腱鞘和关节囊积液、变薄、扩张而逐渐形成囊肿。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劳作伤筋、经气阻滞、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或遭受外伤,经脉受损,气血凝滞而逐渐形成。 【临床表现】 腕关节、手指背侧或掌面、足及趾的背面、腘窝出现圆形肿块,突出体表,大小不一,小如黄豆,大如核桃,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推之能活动,触之有囊性感或较硬,压之稍有酸痛感。患肢可有轻度酸痛及乏力感。除局部症状外,一般无全身症状,关节功能不受限或轻度受限。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散结,以针刺为主,泻法。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 囊肿局部(阿是穴) 方义: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之气,具有疏筋活血、通络散结的作用。 加减:上、下肢酸痛无力者可按酸痛部位循经选取相应腧穴,以活血通络、疏筋止痛。 操作:用毫针在囊肿四周呈45°角分别向囊底刺入,穿透囊壁,留针10分钟;再用三棱针在囊肿高点处进针,直刺穿透囊壁,然后将针上提,向四周斜刺,穿透囊壁。出针时摇大针孔,用手指由轻而重挤压囊肿片刻,将囊液尽可能全部挤出,最后用消毒纱布加压敷盖。如果囊肿复发可再行针刺。 针灸治疗腱鞘囊肿" width="400" height="289" /> 2.其他疗法 ⑴火针:在囊肿上选2~3个点作标记,待火针烧红后,迅速点刺。出针后,用手指由轻而重挤出囊液,并用消毒纱布加压敷盖。 ⑵温针:于囊肿中央直刺1针,施以温针灸法。针后于囊肿处加压,挤出囊液,加压包扎。 【验案举例】 黄某,女,38岁。右腕背生囊肿1年,局部酸麻,活动腕部即痛。诊断:“腱鞘囊肿”。先用围针法,针毕以左手固定囊肿,再用三棱针刺透囊肿,速刺疾出,挤出大量胶冻粘液。局部施以按揉5分钟,最后加压包扎24小时。隔日1次。经2次治疗,诸症全消而愈。随访l年未见复发(卢劲松.针刺治疗腱鞘囊肿32例。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0):6)。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有良效,可作为首选之法。 2.操作时要注意局部严密消毒,防止感染。挤出囊液后最好在局部置一硬币,然后加压包扎2~3天。如囊肿复发,再予针治,依然有效。 3.治疗期间和治愈之后1个月内应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湿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