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痛(facialpain)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又称"面风痛"、"面颊痛",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多见,以右侧面部为主(占60%左右)。面部主要归手、足三阳经所主,尤其是内外因素使面部手、足阳明及手、足太阳经脉的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导致本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三叉神经分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第二支、第三支同时发病者最多。 【病因病机】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成瘀,使气血瘀滞;上述因素皆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产生面痛。 【辨证】 主症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针刺、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 眼部痛,主要属足太阳经病证;上颌、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兼见面部有感受风寒史,遇寒则甚,得热则轻,鼻流清涕,苔白,脉浮者,为风寒证;痛处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苔薄黄,脉数者,为风热证;有外伤史,或病变日久,情志变化可诱发,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者,为气血瘀滞。 中医针灸治疗面部神经疼" width="400" height="260" />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 配穴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部痛者,加颧髎、迎香;下颌部痛者,加承浆、颊车、翳风、内庭;风寒证者,加列缺;风热证者,曲池、尺泽;气血瘀滞者,加太冲、三阴交。 操作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 方义攒竹、四白、下关、地仓,疏通面部经络。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与风池相配可祛风、通络、止痛。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选面颊、颌、额、神门。毫针刺法,或用埋针法。 (2)刺络拔罐法选颊车、地仓、颧髎,用三棱针点刺,行闪罐法,隔日1次。 (3)皮肤针法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揿针刺入,外以胶布固定,埋藏2-3天,更换揿针。 【按语】 1.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证,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查明原因,采取适当措施。 2.针刺治疗时局部穴宜轻刺而久留针,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手法,尤其在发作时,宜用远端穴位行强刺激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