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妇科:经行发热

  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证,经净后发热自然退净或稍退者,称为“经行发热”。以育龄期妇女多见。常伴发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本病属中医经行前后诸证范围。

  【病因病理】

  1.气虚禀赋气弱,经行时气随血耗,营卫失调而致发热。

  2.阴虚素体阴虚,经行时经血下行,营阴更虚,以致阴虚生内热,经期发热。

  3.血热阳盛体质,又嗜食辛热谷物,或肝郁化火,经行时冲脉之气旺盛,气火相迫,经行发热。

  4.瘀热原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慢性盆腔炎病史,宿瘀滞留胞中,积瘀化热,经行之际,血海充盈,瘀热郁结,气血营卫失调而致经行发热。

  【诊断要点】

  1.根据发热多发生于经前、经行时,而在经后发热自然消退进行诊断。

  2.常伴发于有慢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患者。

  3.若经行外感发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偶然经期发热者不能诊断为本病。

  【辩证分型】

  1.气虚经行低热持续,动则汗出,懒言少语,面色?s白,经行量多,色淡质清稀。苔薄,舌淡,脉细缓而数。

  2.阴虚经期午后潮热,两颧红赤,五心烦热,烦躁少眠。舌红干,脉细数。

  3.血热经前或经行发热,口干喜饮,溲赤便秘,心烦易怒,经量增多,色鲜红。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

  4.瘀热经前或经行发热,经量多而有血块,或量少而不畅,经色紫暗,下腹胀痛拒按。苔薄,舌紫或有瘀点,脉涩而数。

  【分型治疗】

  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除热。

  2.阴虚治法:滋阴养血清热。

  3.血热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4.瘀热治法:活血化瘀除热。

  【注意事项】

  1.经行发热中药治疗预后较好,如伴慢性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者,经后需继续治疗,方能彻底治愈。

  2.经行发热由气虚或阴虚引起的,总由患者体质虚弱,经行脏腑气血或阴虚生内热所致,故经后应继续调养,并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促进机体对经行期气血变化的适应性,可以防止经行发热。

  3.经行发热一般经后自然逐渐消退,如果病程日久,反复发病,甚至经后热度反而升高者,应根据其临床表现,作必要的检查,明确发热原因进行治疗。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