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医的“肾”(水)系统而言,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泄”。精就是人体的精华物质,主要的来源有三:来自上焦的清气(自然之精),来自中焦的谷气(后天之精),来自下焦的元气(先天之精),这些精华物质在肾的正常功能下保持敛藏固秘的状态,是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最稳定的保证。肾的最大功能在此,因此肾的问题也出在这里——宋代钱乙曾说:肾无实证。这就是讲中医肾(水)系统的病机以虚为主,没有什么实证。很多论文以文献中的肾著证与肾实证来论证肾有实证,其实,这是混淆了病位与病机的关系,比如肾著证——“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属于寒湿侵袭腰肾部位,往往与阳气不足相关,但却并非肾(水)系统的实证。简单地说,人体的好东西——“精”,只会嫌少不会嫌多,多多益善,所以肾的问题,往往是精气亏损或者肾精不固引起的。
同时,又因为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或者说肾中的元阴元阳合而为肾精),所以,久病往往会损及肾中的精气阴阳,等到病发展到影响肾中阴阳的地步,病情已经非常之严重了。比如说肺肾阴虚、脾肾阴虚之类,而肾阴或者肾阳损伤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了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整个五脏的疾病,起于肝(气郁),而终于肾(精亏),待到精亏到相当的程度,已经不能支持身体的机能运作,人就会出现“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的状况。
在整个肾(水)系统的病机中,最让人关注的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精华物质对于人体而言,越固秘越好。只有经过秋季的收敛,冬天的秘藏,精华物质才会被收束得饱满充实,只有今年冬天的储藏足够,才会有明年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看种子的形状,椭圆的卵状,就是这层层固秘的效果,而上面的一点点尖,就是收束之后唯一的出口,那一点的生机逼人,正为第二年的发芽而准备。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固秘,种子干瘪,就没有太好的芽叶状态,也不会有后面的生长化收藏的过程。
对于一个人而言,所谓的藏精是指的应该多多关照自己、多多爱护自己,让自己畅情畅意,而不会肆意地挥霍自己的生命,挥霍自己的精气,更要学会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其实就是补充精气的过程。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中国人缺乏这种自我满足的能力,精气损耗,又得不到应有的补充,身体的能量迅速就被耗竭,我们的生命状态就不可能太好!
同时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我们可能也需要在他幼小的时候,给他以足够的藏精状态与氛围,而不是耗散他的精气,压抑他的活力。这样就相当于我们给自己的孩子打好底子,而不致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过早地开发孩子的所谓智力,同时以学习好为期待将孩子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求索欲进行打压,最后的结果就是“透支”孩子的生命与灵魂,造成孩子的活力不足。因此,允许孩子自由地成长,给孩子更广阔的发挥天地,不去做什么“起跑线”的抢跑者,可能是藏孩子之精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