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大家服用中药的时候,一般都是早晚温服,很多人不清楚中药的服法还有很多讲究。中药的服用方法有十余种,其中最普通的方法是温服,即汤药煎好后晾温服用,多数中药适用此种服法,服药与进食间隔时间应在一个小时以上。不知道你们做对了吗?
1、饭前服
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原因是饭前胃肠吸收好,攻下药、驱虫药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则更加适宜。
2、饭后服
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消食药宜饭后服。空腹服,补养药宜在早晚空腹服,利于吸收。泻下药宜在早上空腹服,因为这类药服后很快见效,故不宜睡前服用。
3、凉服与热服
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如热在肠胃,患者想喝凉饮者,可凉服。治疗寒症,如外感风寒的药,宜热服,而且热服后还要再喝些热粥,盖被出汗,以便药效能得到显著发挥。
4、顿服
即一次将药服完,迅速发挥药效。此服法多用于重症患者。
5、频服
即不分次数频频饮用,多用于咽喉、口腔疾病的患者。呕吐较重的患者,也应少量频服。
6、睡前服
用于补心安神的中药,应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
7、隔夜服
常用于驱虫药,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上空腹时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并排出体外。
8、兑服
煎好的药液兑入少量黄酒服用。目的是增加药力,多用于治疗风湿病或跌打损伤。
在服用中药时,如果能分不同情况服用,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络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