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男人一生有10个“年龄坎”

  11~13岁,缓解因生理改变造成的心理压力。

  从这个阶段,男孩开始了向男人的转变:个头猛增,喉结变大,声音改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男科主任医师商学军说,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可能让男孩产生疑惑且羞于讲出,所以家长此时应特别关注男孩的心理健康,多给予指导。比如,爸爸要为儿子讲解遗精是怎么回事,它与尿床无关等,以缓解其不安。

  18岁,保证旺盛精力发泄通畅。

  睾酮素影响着男性的性发育,可以提高其整体活力和肌肉力量。18岁是睾酮素分泌的顶峰阶段,男孩会表现出好动和精力充沛的特征。但由于此年龄也是高考关键期,多数孩子不得不将运动时间“割让”给学习考试。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发育。商学军建议,此年龄段男孩应有意识地增加锻炼时间,有助于将过剩的精力发泄出去;做到劳逸结合,还能提高学习效率。运动以球类等集体运动为好,可培养男孩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21岁,完成心理断奶。

  无论是一份全职工作还是短暂实习,这个年纪都是男性走向社会的开始。中科院心理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测评部主管肖震宇说,此时最该重视的是完成心理断奶。在学校,父母和老师都以关怀、教育为主,孩子们感受更多的是正能量;步入社会后,老板和领导的批评变得简单直接,由此形成心理落差,可能导致男生自尊心受挫。建议男生积极寻找新的自我价值,确定自己的定位,努力对抗消极情绪。父母则应以引导为主,不要插手帮忙,磨砺中才能逐渐成长。

  29岁,建立家庭责任感。

  很多男人会在这个年龄段步入婚姻,再加上事业稳定、性格基本定型,正所谓“三十而立”。但当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两个人的,男人就应该建立起家庭责任感,同时要学会如何跟妻子有效沟通。通常来说,在解决问题时,男性“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看重问题本身;女性“以情感关系为导向”,注重自身感受。因此建议男人在家庭关系上,经常提醒自己多关怀妻子、多换位思考;在事业上,做到少攀比、多耐心,循序渐进。

  35岁,健康管理提上日程。

  这是男人生命的黄金期,但在心理上可能产生低落情绪,比如事业发展遇到瓶颈,婚姻慢慢变得乏味,教育孩子问题频出,年老父母需要照顾……所有这些加在一起,难免让人焦头烂额。肖震宇建议,此时男人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压力应对,提醒自己这些压力都是暂时的,理性看待这个相对艰难的时刻;二是重新规划事业,仔细分析自己的人生前景并寻找不足,看书充电还有助缓解现实压力。商学军说,从这个年龄开始,男人要把对身体的健康管理提升到重要位置,调整饮食、锻炼身体,预防慢病。

  40岁,每年体检一次不落。

  不少研究认为,40岁才是男性真正成熟的开始。孩子已经长大,事业更加稳定,男人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渐上升。但心理上的成熟与满足,也伴随着体质的下降。数据显示,40岁后睾酮素的分泌水平每年下降1%~2%,身体开始走向衰老。商学军补充说,很多这个年龄段的男性都开始身材发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工作中应酬增多,在酒桌上吃喝无度;二是因为事业上的成功,使不少男人对外表的关注度降低。这一时期形成的臃肿身材渐渐成为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源头。建议40岁后,男人每年保证有一次全面体检,有家族病史的要针对性做好筛查。肖震宇强调,此时还应维护好家庭关系,给妻子关爱,给父母关怀,给孩子关爱,多创造与家人一起出游的机会,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家庭凝聚力。

  49岁,防止迷失犯错。

  事业步入顶峰,面对更多诱惑,男人容易失去自我。肖震宇说,半辈子的奋斗后,一些人也会产生自满心理,甚至因此导致不经意间犯下错误。此时要将更多精力有意识地转移到家庭中,多和家人沟通,有助于消除浮躁、改善心理状态。此外,要做到规律起居,能防止一些疾病随年龄到来。

  53岁,正视衰老,开始放权。

  男人从这个年龄开始会出现明显的衰老和憔悴迹象,变得不再有魅力。肖震宇建议,这个年龄的男人要学会放权,在工作中寻找并培养合适的事业接班人;在家中对孩子放手,不干预他们的决定,不帮他们做主,并让他们逐渐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

  64岁,锻炼是最重要工作。

  虽然60岁是法定退休年龄,但真正完全脱离工作会在64岁以后。这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此时起,锻炼身体要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肖震宇说,多参加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此时老人的身体大多比较硬朗,可以多外出旅行,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身体上,则要重点预防骨质疏松、心脏病等。

  78岁,期望的最低寿命。

  英国研究显示,78岁是多数男性认为比较满意的期望寿命。商学军说,到了78岁,不仅器官功能退化明显,还要不断面对亲朋的离世。此时应学会调整心情,避免长期沉浸在痛苦中。可以多去认识新朋友、年轻朋友,多与小辈交流聊天,尽可能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